《希茲威班西死了》

 「北方滑稽劇團」來自法國,導演彼得.布洛克(Peter Brook)卻是個英國人。這齣戲好看到不行,我其實是衝著導演的名氣來的,雖然整場戲講的是法文,不過字幕配合的還算不錯,內容也不算難懂。而一齣戲裡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很多不需要語言就能懂得的元素,這靠的是演員、導演與整個劇團的功力。我看過的戲並不多,尤其去年下半年看的幾齣都是學生的作品,因此這次能見到國外優秀的劇團演出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體驗。

 故事是講南非黑人,演員就那麼兩位;但真的很夠了,一個可以當九個人用。其中一幕一家人走進照相館照全家福的場景就全靠這麼一位演員,把從嬰兒、青少年、中年、到快進棺材的老人在短短的眨眼間全演了出來。聲音、表情、肢體一次到位,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差點想當場拍手叫好。

 劇碼本身並沒有感覺很突出,也許是因為這只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如果能三部曲一起欣賞的話也許會有很強烈的共嗚產生;但即使是如此,單這部戲的內在力道仍然不小。“死了”這個標題是個隱喻,希茲威班西這個角色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困境與一個路旁死人的身分互換,劇中探討了一些關於名字與存在價值的觀點,也道出黑人在白人世界中遭遇的不公。希茲威不願以另一個人的名字過活,他說他不想活得像個幽靈;幫助希茲威的黑人反問他希茲威就不是個幽靈嗎?白人警察連正眼都不願瞧他,只把他當成一紙證件來處理。這藥下的可真重,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故事像是用笑料包裏嚴厲批判的餡料,看完整部戲,倒覺得它在黑人議題上表現相當的偏激。但這故事是非洲的故事,所以我想地域性對此應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且即便是在歐美,種族歧視的問題也仍持繼發生。我想,對真正受到壓迫的黑人來說,或許這不能算是偏激吧。

 相對於種族問題,我對於存在價值的討論倒更有興趣。但今天只純粹欣賞,並沒有對這方面的東西多加注意。

 一個半小時裡我所看到的戲,雖然佈景跟道具都很簡單普通,但其中的流程跟細節是相當細緻的。看完之後,現在回想起來還真希望能回頭再看一次,想再從中找出第一次看戲時沒發現的東西,那裡頭一定還有很多有的構思與創意。希茲威班西死了,他在死前活得像個幽靈,死後仍是個活生生的幽靈。但那個有著美好夢想的人還在,餘韻繚繞、希茲威班西的幽靈似乎是在招手跟我說那兒還有更多東西可供挖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Unix 重新導向跟 2>&1

薰衣草茶實驗中...

用 HTML mailto 屬性指定標題與信件內容